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是针对公办学校、国际学校以及双语学校展开领导力比较分析研究。 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针对公办学校以及国际学校的教学领导力开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内容将被用于学校领导力的主要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作为形成领导力框架的基础。 此外,与学校领导以及校长所展开的访谈将为如何将领导力的这些特点应用于更广泛的学校提供更多见解。研究成果将是领导力框架体系, 该框架体系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内容展开:
- 学校文化与愿景
- 领导力以及领导结构
- 监督教学质量
- 教学
- 专业化培训
- 社群
该领导力框架体系的作用是可以用作评估上海地区学校领导力的主要方法。 下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与公办学校、国际学校以及双语学校的领导以及校长开展一系列结构化访谈。 访谈所采用的问题均保持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根据访谈内容所得出的结论主要围绕框架体系中的6大方面展开。
初步结论:
- 经验证, 该框架体系是评估公办学校以及国际学校教学领导力的有效评估工具。
- 在公办学校内,学校文化以及发展愿景与学校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国际学校中,学校文化以及发展愿景通常由学校领导设定。 在公办学校中,学校文化以及发展愿景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影响,并同时反映初当地以及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而在国际学校中,相对拥有更多自由度。
- 在公办学校中,领导力结构等级分明,而在国际学校中,则更为分布。在非常出色的公办学校中,分布式领导力结构与国际学校的领导力结构非常相似,同时采用继任计划。
- 在国际学校中,教学监督由学校领导负责, 学校领导有责任了解教学标准,并且有义务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公办学校中,教学质量的监督主要由教育局承担,但同时经学校领导确认。
- 教研员会为校长们提供相关指导。相关教育策略由教育部制定,并由各地区教育局进行落实。
- 在国际学校中,教学领导团队拥有更多自主权,同时承担落实课程以及研发课程的职责。 在公办学校中,尽管优秀的公办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大纲仍由教育部制定。
- 在公办学校中,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方案主要由地方教育局决定。 在国际学校中,这一内容主要由学校自己决定,但同时与学校的战略发展计划相关。
- 在公办学校与国际对于家长社群的领导与管理存在差异。在国际学校中,家长主要作为最终消费者, 家长社群的领导者更多展现开放与融入。 而在公办学校中,更多停留在表层的融合。
- 优秀的公办学校与国际学校在领导力特点方面展现出相似之处。
-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双语学校中领导力的特点存在显著的差异
因此,优秀的学校似乎都能够通过如上框架体系中的各个特点得到进一步验证。下一步我们将采取:
- 进一步扩大访谈样本
- 将采访人群进一步扩大到副校长以及各副级领导岗位,以便能够从运营层面获得更多了解
- 通过该框架体系就学校不同的职位明确实践案例
所有在公办学校、国际学校以及双语学校的访谈中所获得的其实将在2019-2020由惠立教育研究院举办的教育工作坊以及教育峰会中分享。